教师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 > 名师工作室

行走中的大思政课:展览馆研学,打卡重庆城市文化之美

发布时间:2022/9/12发布者:罗洋洋访问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一线教师如何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陈秀勤名师工作室成员一直在努力思考与实践。


行走课堂

细览一座馆读懂一座城


理论浸润

喜看家乡蝶变,讲好新时代重庆城市文化故事


思想触动

重是重逢,庆是庆幸

小作者:龙星宇,发表于北大核心《中政参》

小时候每次从外地回来,踏波嘉陵江边远眺满城灯火,妈妈总会感叹:“走过万水千山,还是重庆最让人眷恋啊!”恰恰相反,在我眼里,重庆是单色调的“钢铁森林”,所拥有的,不过是这毫无温度的光,来显得夜色并不那么孤单。情感有时候很微妙,一座博物馆,让我重新翻看一座城的文化简历。

恰好与新开放的展览馆相逢,在一个暖阳洒落的午后。她以重庆为主题,从自然风光到历史沿革,从文化风俗到未来规划,多个角度讲述这座“山城”的故事。我突然发现,重庆,不仅有美食和网红景点,不仅有妈妈眷念的烟火气,更有一种磅礴的文化气韵。   

眼前放映过的一张张图片,带领着我的灵魂来了一场时空穿梭:顺着长江过巫山,轻舟万重山间,是啼不住的两岸猿声;观日出光辉撒在金佛山南坡,是层峦叠嶂间的霞光万丈。听过山王坪上水杉林与银杏谱写的歌,赏过广阳岛那明媚了春色的漫山油菜,叹过乡间随处可见的梯田水波里倒映的蓝天白云……我不可自拔地为重庆沉沦,自豪于我的家乡明媚且生动,壮美且柔情。   

解说员说:“重庆,是一座红色的城市”。“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所说的便是合江钓鱼城,以一城孤军坚守与抗争三十六载,以元军不可杀害任一百姓为条件,32名守城将领集体自刎,彰显一个民族在危急存亡之秋迸发出的壮烈英雄气。再到后来作为抗战陪都,在这里孕育出“红岩精神”。白公馆里那伴着共产党员赴死歌声的阵阵枪响,似乎还在耳边回荡。也许是缅怀,也许是激励,如今作为“桥都”的重庆,每一座桥,都以红色为底色。重庆,原来也是厚重的,历史的纹理雕刻在每一个角落里。待天边的云霞被染成琥珀色,我才想起归途。眼前,嘉陵江正缓缓流淌,不知疲倦似的见证千年的兴衰更替。变与不变都在这一刻成为永恒。在了解过自己的乡土文化后,当从故乡的自信出发,去了解这背后整个国家的文化,对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就有了根与魂吗?就像此刻,我内心炽热地热爱。   

听过一句话:“重是重逢,庆是庆幸,此乃重庆。”多庆幸,我的家乡是重庆。              

教师点评

视角独特,利用博物馆的研学实践,从一座博物馆了解一座城,于故乡的山川大河中,于历史的璀璨长河里,讲述涵养乡土文化自信的真情实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指导教师:陈秀勤,小作者:龙星宇,发表于《中政参》

(教师发展中心  陈秀勤/供稿   艾林、刘志荣、罗洋洋/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