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成就大写的人?
——重庆十一中新课改的思考
(来源:重庆日报2013年7月16日第12版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3-07/16/content_1657774.htm)
核心提示
6 月28日,一张大红喜报张贴在重庆十一中门前,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
“重庆十一中,真了不起!有9位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香港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有700 多名学生上了重本线,上线率超过50%。”市民议论纷纷。
在新课改实施3 年后的第一次高考中,十一中再创辉煌,本科上线率超过90%,同时也刷新了学校历年来的高考纪录。
“成绩并不是新课改的最终归宿。”校长钟进友表示,新课改的内在核心价值在于对教师、学生作为“人”的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张扬。抓住了人的核心,则就抓住了新课改的核心。师生共同鸣奏一曲动听的成长之歌,以智慧培养智慧,以生命激荡生命,塑造更加完善的人格。
A 超越
新课改如果仅仅着眼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是走不远的,在重视教法学法的转变的同时,如果不重视师生人文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主动性,课改本身也就失去意义。十一中,一直不断鼓励师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人生的最高意义和价值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实行新课改,我们追求的不只是分数的提高,更在于生命的怒放。”这是校长钟进友经常说的一句话。
无论是来自于教学、生活的压力,甚至身体疾病的压力,在十一中老师的字典里,永远都只写着“迎难而上,勇于超越”。
年轻的周霞老师接到参加全国赛课的重任,她化压力为动力,从一个个具体的课堂中找灵感,从老教师身上学经验,最终获得全国特等奖;老教师卜靖克服身患甲状腺功低下病导致记忆力衰退的困难,花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来备课,晚上一两点睡觉是常态……一群热情似火、敢于超越的教师成了新课改的中坚力量。
对于如何激发学生不断完善超越,学校的思路是,在教师示范引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为此,学校看似“苛求”地要求学生从真实生活的点滴做起,从朴素的穿着做起,从规范的发型做起,抓好每一个细节;要求他们从食堂的自觉排队做起,从上课的坐姿做起;每天坚持做早操,锻炼好身体……每一份用心都助力学生实现蜕变和突破。
“如果没有老师指导和鼓励,我很难超越自己,拿到这么高的成绩……”高考数学满分的杨宏宇在看到这个成绩时忍不住感慨。惊喜的还有代冬,高考前两个月,他因长期痴迷游戏学习跟不上索性离家出走,后来在老师的开导和帮助下,最终超水平发挥考上重点大学。
超越自我,不断拼搏,这种精神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指引着他们向更好的自己迈进。
B 和谐
一切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谐共进。十一中的新课改尤其以人为本,注重和谐。优化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愉悦,他们的教育始终洋溢着和谐的旋律,呈现出师生和谐融洽的状态。
“只要你来十一中上班一个星期,你就会深深感到这个集体的团结和温暖,再也不想离开了。”这是一位入校不久的老师的切身体会。
十一中吸引她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学校无处不存在的和谐因子。事实上,自新课改启动以来,这种和谐有了更好的注解。
近年来,为促进教师身心和谐,学校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多次深入教师内部,了解教师情况,及时给予情感沟通与支持。
学校老师意外摔伤导致腰椎骨折,校领导钟进友、朱良富、李顺林等人及时慰问并送上慰问金;学校年轻老师参加区级演讲比赛,大家集思广益,添油助力……团队凝聚力超前。
“实践新课改,不仅要培养和谐团结的教师队伍,而且要以教师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十一中负责人表示。
为此,学校不仅积极创造师生关系的和谐,探究教学过程的和谐,而且支持教师走出单纯的学科教学模式,推行“教师设计课程,学生报名选修”的走班制选修课教学,受到学生的热烈追捧。全部学科实施教师自主编写导学案,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学,教师有效导,充分激发学生自我潜能。
与此同时,学校还打造和谐、乐观文化氛围。在高三(2)班的讲台上,花盆上印有“爱心”字样的小小“发财树”,诠释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护;高三(4)班每周日下午3点午休后固定20分钟为“家书时间”,接受来自家长的鞭策和鼓励……
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同学之间更加和睦相处。“每次考试,大家虽然你追我赶,但并不互相嫉妒,有什么好的复习资料,也不是藏着掖着,而是拿出来共享交流。”有学生说。
如今,十一中的校园里,教师凝心聚力,学生团结向上,和谐的氛围成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乐园。
C 求真
实践新课改就要引导师生双方注意回归生命的本质,尊重生命的价值。懂得无论竞争多么激烈,都不能以成败得失来衡量生命的价值。学会通过触摸生命本真的质朴与深邃,探索人生最大限度的丰富性和可能性。
很多学生都还记得副校长李顺林对即将升入高三学生的深情寄语:“希望你们的这一个暑假是一个高三学子的一段奋斗历程,更是一个大写的人的觉醒……”
在十一中看来:“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我们的教育是要用‘真’来支撑的,只有这样才能‘真人’、‘真才’, 新课改更是这样。”
要做到“真”,首先就要做到老师的真。一方面,学校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力推新教师担当重任,给予重视和信任。同时加强老带新的工作,让新教师的能力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加强备课组的凝聚力,每个备课组由充满教学热情的骨干教师担任,每周献课、评课、碰撞,众多老师在不同理念的碰撞中,实践热情迸发。于是,办公室里、食堂里、上下班的校车里……教研氛围浓厚,整个年级的教学实力得到保障。
“课改之路不是高速公路,而是盘山道螺旋上升,不能急于求成。”教师不仅要有认真的精神去面对课改,更要用真诚对待学生,让他们探索更丰富、更大可能的人生。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对全年级学生进行集体教育。例如每月一次的力宏奖学金颁奖典礼上的教师代表讲话;每周一次由各班选送代表、选择主题进行的国旗下讲话;请学校心理老师每周固定时段在高三德育教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我始终怀着一颗忐忑敬畏的心,去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制订高考食谱,与学生谈笑风生……全体老师站在比家长更关心、更急切的角度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前途做指引。”蒋成老师说。
走进十一中校园,迎面走来的学生脸上洋溢着自豪、自信,那是百年的辉煌与坚实的传统孕育的一种超拔气质。这也许是这所名校给予他们最丰厚的教育,那将是比高考更深远的影响。
文/何霜胡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