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媒体视野

看一群特立独行的重庆十一中老师如何教书育人

发布时间:2013/9/17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看一群特立独行的重庆十一中老师如何教书育人
来源:一起去留学 ( www.177liuxue.cn ) http://www.177liuxue.cn/riben/shenghuo/2013-9/353944.html
 
2013年高考,重庆十一中又一次续写辉煌。学校重本上线人数高达721人,上线率52.6;本科上线人数达到1246人,上线率达到90.8。文科651分以上全市71人,该校占6人,占全市1/12。在南岸区文科前10名中,学校占据9名,理科前10名中,学校占据6名。
成绩只是其中一方面。近年来,重庆十一中素质教育全面开花,得到家长和社会一致好评。是怎样的一群老师,培育出这群优秀的学生?他们有什么秘诀吗?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深入重庆十一中,发现了这样一群特立独行的老师……
金庸迷”田卫
忽悠”学生读更多的书
语文老师田卫,用他的话来说,名字简单,教法也简单,那就是阅读。在老师们眼中,却不是说的那么简单,而是“传说中神一样的存在”。
从高一到高三,田卫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把阅读带入教学中。高一读《论语》,高二读唐诗宋词,读四书;高三读看天下,南方周末,参考消息。“重思想,不重技巧与方法。”这是田卫的语文哲学。
读如此多的书,不是给学生增加负担吗?
田卫不这么认为,“当你爱上了阅读,提升了视野和思想,学习语文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何来负担。”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田卫自己就是一个书痴,自称“金庸迷”,每天都看书,从来不觉得这是种负担。他经常跟学生分享,射雕英雄传里为什么最喜欢郭靖?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是最接近现代人?……他还跟大家分享龙应台的《野火集》、柴静的《看见》、岳南的《南渡北归》……
同组的语文老师隋文娟介绍到,只要是田卫教过的学生,都会被他对书的痴迷所感染,也变成一个个小书痴。
大量的阅读,同学们不仅爱上了语文,也开拓了视野,提升了思想境界,成绩提升就水到渠成。王铎霖就是一个典型。刚进学校时,王铎霖的语文成绩很差,一直在及格线上徘徊。田卫就让她每天晚上读15分钟,并做好读书笔记。高中2年,王铎霖读了很多书,《莎士比亚悲喜剧集》、《战争与和平》、《牧师的葬礼》……高二下期,她的语文成绩竟然考到全年级第一。
田卫常给学生讲:“教的东西可能会忘,但阅读中形成的价值辨别不会忘。”,当一个人做阅读题时,看到感动的能流泪,这就是语文的境界。他想“通过阅读让学生做良知的中国人”。
耍娃儿”王琳
经常心血来潮做“傻事”
2012年上学期的一天自习课,老师王琳本来准备为高三19班同学讲解试卷。一进教室,发现同学们关着灯,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吼道:“王老师,今天不想上课,我们来看电影嘛。”
刚好我看了《战马》,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就同意了。”看到同学们“无心恋战”,不如顺水推舟,以退为进。结果大家一看就是三节课,看完后学生有很多感触,还主动要求第二天开一堂赏析课。
王琳认为,上学是件高兴事,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因此,她常说自己是个耍娃儿,在课堂上也很纵容学生。这种不教而教的方式,看似简单,却能让孩子收获更多的知识。
别看成天不靠谱的王琳,但对付不听话的学生却有一套。上一届的高三19班,学生都很活跃,喜欢和老师对着干。王琳记得第一次布置作文时,全班有15个男生故意不交。王琳当时没有指责他们,而是把交上来的作文,逐字逐句逐段的点评。
作文发下来后,看到同学们欢喜的表情,没交的同学真是羡慕嫉妒恨。从此,不交作文的情况再也没发生过。
2013年,王琳增加了课前演讲,让台下学生对演讲内容进行质疑。“同学们都很认真准备,生怕被问倒,很没面子。”演讲到精彩处,王琳就把随身携带的棒棒糖等小东西奖励给大家。“虽然课前演讲的时间不长,但是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从中体会到的快乐有可能影响深远。”
外语达人”伍宜前
用英语和日语上语文课
近日,在重庆十一中高2014级21班的语文课上,出现了这样一幕,语文老师伍宜前正让学生汉译英。“你们使用move(感动),这消息使他很感动,怎么翻译?”
“the news moved him very much.”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
里面为什么没有make(使)?”伍老师继续发问。
伍老师,你好笨哦,这里不需要,只要翻译的时候译出来就可以了。”学生们给老师上起了英语课。
对的,这就和我们文言文中的"使动词"一样,翻译的时候要出现,你们懂了吗?”
原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始终不能理解“使动词”的作用,伍老师便用他们能懂的方式来让他们理解。
实际上,伍宜前虽然是一名语文老师,但是她精通日语和英语,在她的课上,经常会出现用日语和英语来解决语文难点的情况,这是她教学的小秘笈。
而如何将外语引入语文课堂,还得从10年前说起。
《陈情表》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学生始终记不住"息"的含义。”伍宜前说,当时日本动漫传入中国,日语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于是她便告诉孩子们,日语单词“息子”就是儿子的意思,和课文里的“息”是一样的意思。
后来,学生们不但记住了课堂的知识,还在课后跟着伍老师学起了日语,有的学生在她的影响下报读了日语专业。
双面人”朱习江
一面禁止用手机,一面用微信解决问题
物理老师朱习江在同学们眼中是一个双面人。她有时很好相处,是无话不谈的朋友。有时又很严厉。对于刚来的同学们,还有些不适应。就拿手机这事来说,一到朱老师的班上,禁止使用手机,但她一面又喜欢用微信、短信和学生交流。
其实,这就是朱老师的处事哲学。关于使用手机这个问题上,主要是一个时机和场合不同。“在学校,学生需要一个相对安静不被外界打扰的环境,因此到我班上来,就必须上交手机。但是手机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工具,在周末,我最喜欢的就是用微信和同学们聊天。”
朱老师,对于物理,我发现有很多有趣的现象但我现在还无法解决……”新学期才开始,朱习江老师的微信上就收到了学生发来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她都会快速的回复学生,让孩子们知道应该怎么做。
有的娃娃不好意思当面和我交流,我就让他们用微信、qq和短信和我说。”在很多学生眼中,朱习江是一个温和的老师,她说话轻轻细细,很受学生喜欢。
我比较粗心,大朱经常轻言细语的提醒我要注意,久了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再粗心了。”刚毕业的李谋谈起朱习江一脸亲切,他说班上的孩子都称朱习江为“大朱朱”,而她则称孩子们为“小猪猪”。
朱习江又是严厉。王瑞斌2013年高考物理考了全年级第一。“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纯粹是朱老师逼出来的,她太严厉了。但我感谢她的严厉。”王瑞斌说自己以前都是把手机带在身上的,但是自从进入朱老师的班级后,朱老师要求所以同学必须将手机上交。
以前下自习之后都要耍手机游戏,自从朱老师把手机收了之后就只能看书。”而最让王瑞斌感谢朱习江严厉的事发生在高考前。
高考前几天,由于紧张,王瑞斌要求回家放松。“当时她不准我回去,推荐我看《看见》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心静下来了。”现在王瑞斌考上了自己梦想的大学。
问题”老师彭椿惠
最喜欢问学生问题
彭老师,希望你说话时能顾及一下学生的感受。”当彭椿惠在一份关于教学意见的调查问卷上看到这句话时心里一惊,意识到自己可能在无意中伤害了这位同学。
彭椿惠仔细回想,可能是前几天,班上同学不努力学习,自己随口说了一句“你们现在不努力,以后想打工吗?”,从而伤害了他。虽然自己的本意是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但没有顾及到职业不分贵贱,自己确实给学生做出了错误示范。于是,彭椿惠马上找到那位同学,跟他道歉。
之后我也在反思,怎样才能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彭椿惠说自己现在都不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充分保障学生的自尊心。
彭椿惠每学期都会不定时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在问卷上,学生可以批评她,也可以提希望。这样的调查问卷彭椿惠从三年前进入重庆十一中时就开始了。
有些批评老师的话娃娃并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当时我就想起大学时候经常用的调查问卷,可以让我了解孩子们的状况。”然而,第一次发的问卷里,只有少数几个孩子写着“希望板书能大一点”、“小蜜蜂的声音能小一点”这样的意见。彭椿惠为了表示诚意,当着全班的面念出了这些意见,并承诺会在今后的课堂上改进。
因为彭椿惠的坚持和诚恳,慢慢的,孩子们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进问卷里。2013年9月,彭椿惠开始接手新的高一学生,她仍然打算不定时的给孩子们发调查问卷。
个性”是新时代老师的必修课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随着知识、信息的增加,老师的权威性正逐渐地被淡化,老师吸引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老师人格魅力以及他们的“个性”等。
个性中彰显大智慧 、大道路。老师的“个性”并非使用网络潮语那么简单,它可能是授课形式上的出其不意,如伍宜前老师用日语和英语来讲授语文知识;也可能是育人技巧的别出心裁,如田卫老师用小说吸引学生阅读,培养有良知的中国人;更有可能是从教学目的源头出发但内容完全不同,就像王琳老师用不教而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还有用调查问卷的彭椿惠老师、用新媒体微信的朱习江老师……在重庆十一中,这群特立独行的老师用自己的教学对“个性”彰显了最“真实”的教育,最本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