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媒体视野

[重庆商报]重庆十一中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

发布时间:2015/10/14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课程领域完善课程结构
重庆十一中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
来源重庆商报 20151014日 星期三 B10版 http://e.chinacqsb.com/html/2015-10/14/content_504297.htm
 
本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第二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实验基地会议将依次在重庆南岸区召开。重庆市十一中作为“两会”举办地和重要展示学校,将在会议上向全国展示自己在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成果。
作为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重点窗口学校,重庆十一中在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以国家课程为重点,校本课程为特色,开发课程资源、拓展课程领域、完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形态,充分发挥各级课程的不同育人功能,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渗透领导力教育,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评价、自我学习、自律自制能力的发展,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基础”谋新路
开展展示互动教学,着力提高课堂吸引力
听完特级教师张国生老师讲的《边城》后,十一中的历史老师高勇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作为学校教科室的一员,高勇不光要听取老师的课,还要去课程中发现让学生学习更有效率的内容。“听张国生老师的课后,我突然萌发了一个从历史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的思路。”高勇说,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翠翠和水生就应该在一起。结果呢,水生远走,这是否是当时社会大背景下原生环境的一种衰落呢?“其实,很多课程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这是十一中举办“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精品课展示活动时,学校教科室老师高勇的一个思考。同时思考的,还有学校的语文老师们。王琳老师着眼学校的“大阅读”课题,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及相关文本,解读《雷雨》中悲剧发生的原因;应刚老师从人性的思维角度入手,向来自全国的专家们展示了《皇帝的新衣》中每个人物的心理状态。在活动中,十一中的老师们汲取着来自各位名师的营养,也向他们展示着学校的风采。“如何做一个精神贵族,一是阅读,二是写作。而十一中就做得很好。”对于学校的课堂,特级教师刘飞耀如此点评道。
除了邀请外部专家,十一中还结合专家的指导和学校自己多年的实践,把“开展‘展示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重视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的主体性”作为提高基础课程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怎么样在基础的内容上,交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成为了十一中老师们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老师们先在内部进行互动展示教学,各年级备课组内部新老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展示互动教学,促进备课组内部开展展示互动教学。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备课组邀请其他年级备课组的骨干教师进行展示互动教学,从而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同时,学校还会定期举行全校展示互动教学行动方案和落实情况的汇报交流会,把各年级相互学习借鉴和全校教师培训活动融为一个整体。学校正在朝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目标奋斗,从而实现学校的转变。
【解读】在十一中,这是教学工作中的一种常态。基础课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根基的内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是所有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十一中的老师们积极开展“展示互动教学”活动,通过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的互相沟通和交流,提升课堂内容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富有激情,也让学生们在基础课程当中学得更有效率。
“拓展”明个性
完善动态选班制度,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课程
新学期伊始,十一中的同学们像往常一样,登入学校的自主选课系统,挑选自己喜欢的选修课,内容包括舌尖上的地理、美妆、微电影制作等各方面一百多门选修课程。从2008年开始,十一中的拓展课程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如今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的韩洞和他的组员们就是在实践课程中完成“从重庆建筑变化看重庆城市发展——消失中的老屋”综合社会实践课题的。“我自己一直都喜欢老建筑,初中时就因为相关的论文获奖得到去人民大会堂的机会。”韩洞说,来到十一中后,学校的综合社会实践课给自己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他也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相关课题的研究。
在三个月的课题时间内,韩洞和组员们考察了宋庆龄故居、解放碑钟楼、苏联大使馆和若瑟堂等多个老建筑,从整体、外观、内部以及建筑的保护和使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究。遇到不能实地考察的古建筑,课题组高老师会及时帮他们与对方进行沟通,还会帮他们查找古文献以及相关的保护法规,让韩洞的课题组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相关内容。韩洞说,在了解解放碑的历史地位的时候,自己被解放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高度变化所困扰。“高老师就让我从空间的高度跳出来,从历史变革的角度去分析。让我明白了解放碑相对高度的下降,其实是一种历史地位的相应提升。”
“当时就想着把课题完成,没想到后面还能够获奖。”韩洞坦言,自己做课题时只是从自身兴趣出发,去了解重庆古建筑在现实保护中的一些具体情况,谁知道后面还获得了南岸区首届研究性学习大赛第一名,并在全市进行展示。“当时进修学院李院长和综合实践部主任陈志看了我的课题之后表示,学生有这样的社会意识,可贵,很了不起;十一中的学生不错,有出息。”韩洞说,虽然自己有这方面的爱好,但是没有十一中给自己提供的平台,自己也不会这么快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学校实践课程的学习,坚定了我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下来的决心。”
【解读】为了达成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的育人目标,十一中始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发展学生的潜质。为此,学校开设了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六大门类一百多门相关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在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进阶”重专长
构建自主发展平台,引领学生提高专业发展能力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的2015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拿到三级跳远第二名之后,才读高二的朱同德就已经被华东科技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意向录取了。
“这就是学校针对不同学生采取的不同教育方式。”学校教科室老师袁森说,除了基础课程之外,学校在“拓展”和“进阶”课程当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可能性。“像朱同德,平时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但他在跳腾项目上有天赋,我们就在训练中更多地鼓励他。如今在体育项目上出了成绩,他的课堂表现也跟着好了许多,不光上课认真听讲,碰到不懂的问题还会主动向老师提问。”
据朱同德的教练徐夏平表示,在比赛中,朱同德的状态非常好,距离第一名也仅仅只有6厘米的差距。“其实,我的理想是考上清华大学。”面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朱同德没有沉浸其中,而是给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标。他说,初中时他就拿过重庆市第一,后面虽然经历过伤病,成绩也一直起起伏伏,但自己考清华大学的目标一直没有改变。“虽然这次跳出了15.18m,但离清华大学的及格线在15.60m还有不小差距。我还要在今后的训练中更加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现在整个十一中田径队,都因为这次好成绩凝聚在了一起。”十一中的专项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专业和人生平台,上一届的张莎梦就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2016级的杨晋渝也会在一月份去参加清华大学的专业考试。“学校的目标不光是要让队员们出成绩,还要让他们通过学校更多地去名校深造。”
【解读】除了高水平运动队,十一中还通过领导力课程、中国通史课程、学科竞赛类课程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以后学校还将进一步深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丰富学校的课程内容,继续开展展示互动教学,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延展
课程评价引领发展导向
上学期末,十一中的家长们都收到了来自学校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希望家长能够与学生一道,对学校测评系统的相关项目进行一次公正的评价。为了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评价者不对评价对象公开。
为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的改革,重庆十一中打破传统的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评价办法,不断探索评价的主体和方法,优化课程评价结果的运用。为此,学校着力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平台,让领导、部门、专家、年级组、学生甚至家长参与其中。同时,十一中组织专家团队研发和完善了学校网络的评价系统,对师生关系诊断、作业布置评价、课堂教学诊断、魅力校本课程和魅力授课教师评选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
根据课程评价结果,学校在专家指导下定期完善、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根据学生学期调查数据判断老师的教育教学,判断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为老师提高教育质量、学校调整管理思路提供最原始的数据。
在课程改革方面,十一中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工作。循环往复,当改革加入内外部环境的声音,并形成一个闭环,这样的工作步子将走得更加踏实。
教育观察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十年前,钱学森先生曾经发出这样一个振聋发聩的问题。时代在变,十一中也在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上做着自己的思考。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已经不再培养成绩单上罗列的名字,而是将每一个学生都看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让他们用心书写自己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十一中的老师会教学生学习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会教学生写博文修德、精益求精,会教学生去做一个家国栋梁。
抓住课程领导力建设的机会,学校加深理解学校办学思想,明确学校育人目标,解读核心素养内涵。于是,我们才能在学校看见老师和学生为互动教学付出的努力,才能看见学生去选修课堂发展自己的兴趣,才能看见学生们活跃在社会的身影,奔忙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待往后看,十一中的育人成果定将是一本本厚重的成长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发展形象。他们从十一中迈出人生的脚步,走在成为家国栋梁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