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庆十一中老师们讲诉他们的教育情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是一项塑魂工程。但没有情怀的教育,是空洞的,是苍白的。我们需要情怀去坚守三尺讲台;我们需要情怀去呵护孩子的心灵,保护好心中最后的净土;我们需要情怀攻克每一段难关,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们,需要怎样的情怀去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情怀在三尺讲台上始终激情如昔?
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起走进重庆十一中的11位老师,解读他们身上的教育情怀……
梅均:时隔8年,重拾羽毛球拍,以一敌三征服问题学生
【如何让学生心服口服?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学术魅力,更要有懂得运用自身兴趣和特长,用个人魅力去感染、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
上大学时,数学老师梅均就是班上的运动健将,酷爱打羽毛球的他还参加过专业羽毛球比赛。“后来因为工作太忙,中间有七八年没打了。”梅老师回忆说,真没想到有一天还能重拾这门技艺。
梅老师担任高2008级班主任时,他发现班上有3个“小霸王”特别叛逆,解决同学矛盾的方式很极端。经过几次教育,3名学生表面上承诺不再犯错,可行为上还是“我行我素”。
“传统教育方法显然不见任何成效,那么如何能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征服’他们呢?”梅老师常常思索这个问题。
一天,当这3名学生收到梅老师下的“战书”,彻底惊呆了!操场上,梅老师以一敌三,一场激烈的羽毛球比赛,让他们输得心服口服。从那以后,3名学生不仅特别听梅老师的话,改掉了坏毛病,课间还经常拉着梅老师一起打羽毛球。
从此,羽毛球代替了“戒尺”,成为梅老师的教学“武器”。去年,梅老师带的班级面临高考,过重的学习压力,让许多学生情绪变得很烦躁。为让学生放松心情,梅老师经常在课下陪学生们一起打羽毛减压。最终,全班10多个学生成功考上重本,本科上线率达90%。
刘元:坦然面对嘲笑,一笑而过后收获满满自信
【教育是真情的流露,性情使然,无需掩饰,没有做作。当我们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善待他人的错误时,一切豁然开朗。】
用英语老师刘元自己的话说,她是一个性格直爽坦荡,喜欢追求简单生活,说话起来嗓门超大的人。
在给初一学生上课时发现,很多学生说英语的声音很小。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大声说英语的习惯,刘老师发明了一套“喊名字应答”的游戏。“不管你用中文还是英文的方式,只要你把我喊答应了就行。”刘老师笑道,开始学生们还是小小的一声Mrs.Liu,见自己不答应,也就放开胆子大喊起来。
这样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正是刘老师个性使然的结果。
刘老师平时也会口误。当她说错时,自己就会哈哈大笑一声,同学们也跟着笑。这让同学们逐渐意识到,说错了也没关系。这样轻松自在的氛围也感染到了每名学生。
因此,在刘老师的班上,每个同学都会大声说英语。即便说错了,即便被同学们笑了,大家还是依然大声说英语。有时候,一些口误还成了课堂上幽默的小插曲,不仅经常被同学翻出来调侃,成为调节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一笑而过”的英语教学方法也成为同学们快乐学习英语的起点。
罗前川:11年坚守,以校为家成为同事心中“修网专业户”
【以“家”为纽带,用包容的心态,视同事如兄弟姐妹;用11年的坚守,把“大家”当做“小家”的情怀,护卫着十一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战绩。】
早上7点,罗前川老师正检查着每间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安全设备。过去的11年时间里,罗老师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全校的网络安全设施检查一遍,确保老师上课时不会出现断网的现象。
“学校就像自己的家一样,需要付出精力去经营,才能发展得更好。”2003年,刚来的罗老师,正好赶上学校网络信息化的起步建设,虽然经常加班到凌晨,但是年轻力壮的罗老师依然干劲十足。随着年龄的增加,罗老师有时也会感觉到累,不过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他就根本停不下来。
上学期,由于学校网络防火墙出现漏洞,导致全校网络出现瘫痪,接到紧急通知的罗老师火速赶往学校,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用了10个小时修复好了学校的网络故障,保障了第二天课堂上老师们正常使用多媒体教学。
“以校为家”一直是罗老师的工作理念,在他心里学校的老师们就如同兄弟姐妹一样。现在,罗老师除了维护学校的网络安全,还要对270户家属区网络进行安全维护。只要电话打来,罗老师总会立马上门帮忙解决网络问题,同事们也常常称他为“修网专业户”。
“学校就是我的家,当然要用心去守护她。”罗老师感慨地说。
彭小永:“较真”师生合力破难题,3名学生中考数学获满分
【研究学问,需要较真,不放松每一个环节,脚踏实地。十一中的老师们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在治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今年,学校的科研项目又要开始了。彭小永老师早早地就和数学备课组的老师一起研究起新的课题。过去每一年,彭老师坚持用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对待不同的课题研究,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也深刻影响着他的学生。
上学期,彭老师所在的数学备课组开展了“课堂观察”的课题研究,为了收集更为准确的数据,他经常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探讨各种题型解法。
在去年中考的模拟试卷中,学生们遇到了最难的函数题。
当时,年级组的老师都认为应该加强对基础题型的训练,难题的分数暂时放弃掉。然而,彭老师却坚持认为中考数学只要重点难题过关了,分数就在140以上。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道题型的解题方式,课堂上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解题思路,让班上数学成绩拔尖的学生轮流进行解答,经过一点点的完善,最后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了这道题原来有多种解法。
“数学这门学科就是需要较真每一步的解法,才能探索到其中的奥妙。”彭老师带领班上的学生攻破了这道函数难题,成功让班上3名同学在今年的中考中获得了数学单科满分的好成绩。
杨佳丽:“灭绝师太”不满足, 荣誉满满她还要“折腾”
【在掌声如潮时,她却异常冷静,因为她知道她还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她知道,她给予学生的还不够。】
今年高考,杨家丽老师所带的毕业班以总分全优,全班45人上线重本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学校高考记录。11年的班主任生涯,杨老师自豪地说,2015届是她担任班主任最成功的一次。因为,这是最轻松、最快乐的一次班主任经历。
以前的杨老师,经常采取严格的措施,把班级管得很严,学生们私下里还给她取了个绰号叫“灭绝师太”。“生怕学生出事,不敢放手,舍不得放手,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付出总有收获,这样劳心劳力,杨老师带的每一届,无论成绩还是品行,都是学校最优秀的班级之一。
在掌声如潮时,她却异常冷静,因为她知道她还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她知道,她给予学生的还不够。
接任2012级,她开始放手。她采取分小组设干部的方式,让他们自主管理班级事务,从中找到自我价值。从此,杨老师将更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自己则空出更多时间去关爱班上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
“教育无止境,我们要不断根据学情来调整我们的管理策略。”杨老师总结道。
谭艳红:“拼命三娘”的小身体里充满了大能量
【“教书就是个良心活儿,师德和辛苦很重要。”她一直将这句话作为人生的信条,并为这句话辛苦付出,从早到晚,从春到冬,兢兢业业。】
深夜十二点半,当所有人都已进入梦乡,还有一个娇小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伏案写作,时而翻动教材,时而记录要点。工作之初,赶上新课改,三种教材,一张课表,这无疑加大了老师的备课量,她每晚都要备课到凌晨,她就是高三(5)班的历史老师谭艳红。
虽然如今的她已经工作了五年,但她的拼命劲儿却一点都没变,为了让学生中午休息好,她经常在教室里陪学生一起午睡;为了更全面了解学生,她建立了家长QQ、微信群,在周末或者暑假,通过微信了解学生的状况,并形成档案……
谭老师的勤业不仅体现在教学上,更体现在生活中。晚上十一点半,谭老师接到了学生黄成林(化名)的电话,原来他和家里人闹矛盾自己跑了出来,担心到学生的安全,谭老师深夜出去帮他解开心结。
为了走进学生的内心,谭老师利用课外时间,邀请西南大学学心理学的朋友,一起制定了问卷调查,得出数据后,有针对性地帮学生解决问题。谭老师为孩子们做的一切,学生和同事都看在眼里,很多人都说她太拼命了,虽然身体娇小,但永远都充满了能量。
她说:“我踏上讲台,我就背负了孩子一辈子的事情,因此,我必须用勤奋和努力,来对他们负责。”
周华:善用攻心计,学生犯错她“以牙还牙”
【睿智的教育应是一场喜雨,一声惊雷,通过时间、空间巧妙的交接,让学生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作为老师,要善于弯下腰去用心与孩子真诚沟通。有了沟通之后,你会发现每一个天使都是那么可爱,他们能让你享受到浓浓的师生情,享受到育人的快乐和幸福。”重庆十一中的周华老师的教育智慧就在于善于运用多种方式,和学生有效沟通。
很多班主任都遇到过爱迟到的学生,如果用班规约束他们不仅会让学生反感,还很影响师生感情,这令许多班主任都头痛不已。不过,这可难不倒不按常理出牌的周华老师。
“张彬(化名)今天中午一点钟,你在操场等我。”当张彬一个星期迟到四次之后,周老师对他说道。
一点钟,张彬如约而至,但周老师却故意“失言”了,她躲在不远处观察张彬的反应,他从兴致勃勃到不耐烦,直到最后扬长而去,周老师都没有出现。
“周老师,你失言了。”事后,张彬生气地“质问”道。
“今天,我只让你等我了三十分钟,而你这周四天累计一共迟到四十几分钟,你让我和其他同学等了四十几分钟,你怎么看。”周老师调侃道。此后,张彬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转变。
刘学平:用爱为学生勾勒更大更美的世界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智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用爱引导孩子们找到智慧、诗歌和远方。】
“你用内敛的颜色开出了无数绚烂的花。”去年教师节,初二(8)班班主任刘学平,收到的学生写给她的一封信。正如学生所写的一样,拥有老师和母亲双重身份的刘学平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既内敛又灿烂,善于用爱为学生勾勒出更大更美的世界。
张子睿(化名)父母双亡,他和年近70的婆婆一起生活。刘老师主动担任起了“妈妈”的角色,她不但拿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张子睿,还倡导学其他老师也加入到这个爱的队伍中来,一起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
“张子睿,这是给婆婆的。”刘老师一边小声说一边将手里的钱硬塞在了张子睿手中。为了维护孩子尊严,刘老师从来不在班上讲他的事情,即便是帮助他,也会找一个很好的“借口”。
除了在物质上给予学生帮助,在精神上,刘老师也毫不放松,张子睿进入高三后,刘老师每周六都会给他打电话鼓励他,在老师的关爱下,张子睿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并且经常回来看望她。
“我希望孩子们健康、阳光、智慧,能在老师的关爱下寻找到更大、更美的世界。”这就是刘老师简单质朴的育人哲学。
敖永权:从教36年,他没请同事代过一节课
【教育是技术,技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而教育者是农夫,农夫的责任在于守望。】
人人都羡慕老师有两个漫长的假期,而敖永权老师却不珍惜这人人求而不得的“福利”,他似勤劳的农夫,永远坚守在教育的田野,几十年如一日。
每年寒暑假,老师们都会选择外出旅游,以慰劳辛苦工作的自己。但从教36年的敖老师,从没有旅游过一次。无论寒假、暑假还是周末,他除了备课就是搞教育科研,亦或是看书学习。
几十年来都不给自己“放假”到底累不累?“累,当然累,没有哪个老师不累,说不累是骗人的。”敖老师说,即便再累,只要一走进教室,走上三尺讲台,精神就来了,只要看到学生有所成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虽然,敖老师教书三十几年,教学经验极其丰富,但他依旧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他说,我的工作态度就是,是什么做什么,做什么像什么,既然走上了教师的岗位,就要对学生负责,更要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因为每年教的学都生不同,高考方向也不一样,必须认真对待每一堂课。
三十几年来,敖老师从没找其他老师代过一节课,即便外出学习或者身体不舒服,他都会抽晚自习时间将落下的课程补回来,近年来,敖老师的课也是全年级最多课的老师之一,他经常调侃自己是“上课专业户”。
鲁家煜:每堂课都是我的艺术品
【一件好的艺术品,凝聚的是大师的心血、智慧,还有他们的情怀。当老师们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于是每堂课都成了他们艺术创作的作品。】
在一节初中物理课上,同学们正在进行一个有趣的比赛。大家三人一组,通过漏斗吹乒乓球,看谁最先把球吹走就算获胜。然而,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比赛中,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无法将乒乓球吹走。
在众人的疑惑声中,物理老师鲁家煜有条不紊地开始今天的主题—— “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这样有意思的课,在鲁老师的班上随时都在上演。
为了精心准备一堂课,课前的准备可要下很多功夫。教书15年,教了12年初三的鲁老师还在不断打磨自己的每一节课。鲁老师倡导的是愉快式教学,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动手,并联系生活实际。
因此,鲁老师在课前都会查阅很多资料,自己还还想尽办法与时代、与生活接轨。足球场上的“香蕉球”是如何踢出来,磁悬浮列车如何运转,动车的黄色安全线有何物理原理……这些探究性话题,要么是贴近生活的现场,要么是紧跟前沿科技,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堂课都是我的艺术品。”鲁老师如是说。
杨晶晶:改变比赛规则,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
【不走寻常路,善于打破常规,这样的大勇情结,是重庆十一中老师们在对教育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中诞生的。】
5月,语文老师杨晶晶正在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文背诵大赛。她想通过这样的语文活动提升同学们阅读古文的兴趣。此刻,杨老师正在思考一个问题。
杨老师带了两个班,其中10班语文基础好,8班基础差。要是按照常规比赛,无疑10班优势明显,将失去比赛的意义。于是她要改变比赛的项目。在背诵的基础上,增加了诵读和自我展示两个环节。
果然在背诵环节,10班实力明显。在诵读环节,双方旗鼓相当。而在自我展示环节,平时比较活跃的8班开始发力。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校本剧《皇帝的新装》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最终,8班通过最后的自我展示环节,赢得了胜利。从那以后,原来语文成绩不好的8班开始发力,从原来的全校成绩倒数冲到了中上。
“语文,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都在学,难免让人感到厌倦。”杨老师认为,“必须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新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享受快乐、学得轻松。”
教育观察
人生不能没有感动
教育不能没有情怀
11位老师,11中情怀。他们的情怀从哪里来?
学校“博文修德,精益求精”的校训是他们的教育信条,他们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对教育教学真知灼见;他们充满仁爱和智慧,言传身教,辛勤耕耘。
学校校长钟进友也给了我们答案: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博文者,博学于文,一切科学素养皆可为文;修德者,修养德行,一切人文素养皆可养徳;博文修德,治之已精,唯创新素养方可益求其精也。故,博文与科学对应,修德与人文为伴,求精以创新为要。
正是这样的情怀,谱写了重庆十一中的盛世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