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4日上午,况玲和岳廷松老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两堂精彩的文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两堂课让人感受到内在意蕴流动,外在形式活泼;两位老师有效的激发学生思维,积极调动,让学生知无不言,言之有理;学生质疑合作有效,探讨有得,从而体现了两位老师从容大气,底蕴厚重。
这是一篇选自《论语》的课文,由于年代久远,阅读障碍非常大。所以学生的预习也特别重要。贯彻先学后教的原则,两位老师从字词的预习检查入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况玲老师以三个具有梯度的问题——“孔子问了什么问题?”“学生的回答是什么?”以及“孔子更喜欢谁的回答?为什么?”简明扼要地贯穿了整个课堂。在学生的讨论与回答中,引导学生对课文本身的难点进行了梳理,同时也启发学生了对于孔子的深入理解和重新发现。岳廷松老师则以课本剧的演和评来完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表演学生对人物的演绎十分精彩,而评论同学也热情高涨。在评价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于文本和人物性格有了更好的理解把握,也对《论语》有了新鲜的认识。在两位老师的设计下,这篇古老的文段,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课后,两位老师陈述了他们的设计思路,也充分达到了教学预期。他们的这两堂课得到到场老师的充分肯定。发言老师们指出,两位老师的教学体现出新课堂改革的新气象,学生参与度高,主动性强。况玲老师的课堂气韵生动,流畅连贯。岳廷松老师的课活泼新颖,举重若轻。同时,老师们也提出,课堂可以考虑进一步结合时代进行延伸拓展。
这堂课,无论学生,授课老师还是听课老师,都得到了很多收获。
(钱序宜 庞国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