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重庆市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的主题。12月2日,重庆市11中、南岸区天台岗小学、南坪实验小学、珊瑚中学的老师给大家上了公开课。现在,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前往现场打探吧!
分会场:11中
十一中语文老师伍宜前给该校高二年级学生上了一堂不一样的《春江花月夜》,这节诗歌课上,孩子们提升了审美,获得了诗歌发展的历史知识,还引发了一些人的哲学思考。
课程开始前,同学邀请在场的老师与同学们共同预习课文,伍宜前老师从与自己孩子共同赏月这一例子展开——
11月14日是一个苍白的日子……但因为跟儿子的对话,伍老师对阳台上的明月有了兴趣。因为这一天能看到史上最大的月亮。
用这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伍老师引出了课文的主角之一“月”,接下来她拿出多角度、多维度,各种月亮的照片给同学们欣赏,到底什么才是“春江花月夜”呢?
被带入唯美意境的同学们,被老师引导着,理解诗人诗文。“这是一场春和江的对话,它们聊了些什么?有花、有月、有夜色。”伍老师把题目的5个字变成了五个维度,它们好似围着太阳旋转的5颗行星,彼此影响,有彼此照应。
为什么说这首张若虚的诗被赞“诗中的诗”?读这首诗的感觉你会联想到徐志摩、余秋雨还是沈从文呢?伍老师时而设置悬念,时而唯美演绎,还让同学们闭上眼睛细细体会,因为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伍老师由宫体诗歌的演变入手,从华而不实的色情泥潭,到张若虚带领进入真正美的殿堂,由作者带入课文,从课文回归作者。
伍老师在课文的讲解当中,也化身为了美的带领者,带领同学们进入课文的美妙当中,探索诗人张若虚的精神世界,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美的旅行。“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朦胧的意象在同学们充满诗意的回答当中得到了串联、得到了融合,他们生生不息、彼此照应。接着,伍老师又从课文发散出去,将刘希夷的诗句与《春江花月夜》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启发同学阐述悲与喜,在欣赏诗句中共同探讨诗歌中传承的永恒,以及在永恒中人不应该为了个人的短暂而唏嘘。
伍老师层层渐进,分析引导,提炼出了课文中的哲学思想,作者浩大的气度与豪迈的视野呈现眼前。伍宜前老师虽然讲的是《春江花月夜》,却又并不仅仅拘泥于《春江花月夜》。在伍老师生动的讲解中,一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景象勾勒于脑海,一种浩大豪迈的盛唐气度回荡与胸中!
在当天的校长微论坛中,11中校长、党委书记钟进友作了《立足核心素养,推进课程改革》的发言汇报。钟校长在发言中提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对核心素养的再认识;二是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中观层面上必备品格又分为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是思维方式和优秀的品格;关键能力又分为阅读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钟校长介绍道,并在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等问题上,结合实际情况,解答了十一中在立足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适应高考改革等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钟校长还在讲话中介绍了学校的“大阅读”特色课程,学校以此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未来还有许多困惑与难题,但钟校长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原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同时也是十一中校友的宋乃庆教授,在专家微报告的环节中作了题为《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报告。宋教授在报告中解释了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由来,提出了把核心素养与兴趣连接起来,以核心素养为课堂价值追求等观点。宋教授以多所高校在核心素养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例,鼓励十一中继续办好大阅读活动,继续立足核心素养,提高教育质量。
宋教授的报告结束后,现场教师代表作了交流互动,重庆市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十一中分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十一中将继续前进,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永不停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