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风骨 薪火相传
对接历史与现实 造就一所百年名校的荣光
百年重庆十一中,培育了王良、丁雪松、卢佩章、吴敬琏等革命家、外交家、院士、经济学家6万余名优秀学子,也涌现出文幼章(斯大林和平奖获得者)、薛汕(原名黄谷隆,著名作家)、何剑熏(文学史家)、赵沨(音乐家)、李凌(音乐家)、王琦(美术家)、高冠华(书画艺术家)等一大批名师。
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让学生学有所成,更以特有的气质形成了重庆十一中师者的先生风骨。他们身在讲台、心怀天下;他们高风亮节、大雅至善;他们精于治学、追求卓越;他们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他们兴利除弊、革故鼎新;他们特立独行、开天辟地;他们艰苦卓绝……
百年来,这些宝贵的师者风骨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远去,反而是越沉淀越醇香,被新来的一批又一批“接棒者”所吸收所内化所传承,并在新时代,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诠释着、丰满着,造就了一所百年名校的荣光。
值此第32个教师节之际,对接重庆十一中的历史与现实,撷取历史中的名师风骨与现实中的薪火相传,“与先生有约”,展一段师者风范。
关键词:大雅至善
文幼章,一位出生在中国四川的加拿大人,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热衷于教育,也扑身于教育,重办学,重教学,作为重庆十一中前身精益中学的校长之一,他的儒雅德高、为人和善、助人为乐,受到了师生敬仰。大雅至善,身正为范。百年后的今日,重庆十一中的师生依旧记挂着他。
杨洪:善德雅行 最终会被世界温柔相待
杨洪,正值四十一枝花的中年,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也被委以重任——年级组长,一当就是十多年,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在老师们眼中,他是个“德高望重”的人。
工作中,杨洪守时守信、彬彬有礼。年级里,他总是以身作则,最早到校,最晚离开。组织年级工作时,他总会虚心听取每一位老师的意见建议;布置学校工作时,他都会在最后向老师们道句“辛苦了,谢谢支持”……这些雅行,感染着身边每一位老师。
善待别人,最终你也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当然,在杨洪看来,这样的德行,不仅要放在心里,更要付诸行动。
对待青年教师,杨洪谦和而有心。他经常召开青年教师茶话会,请优秀的骨干教师分享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日常生活中,杨洪也不吝惜时间,是他们随时都能寻求帮助的“好帮手”。
物理学科的彭老师刚来学校时,从学生行为习惯、如何开家长会到学生突发状况等,都爱事无巨细地咨询杨洪。“杨老师经验丰富又有耐心,一点都不烦我们这些新手。”现在,已工作6年的彭老师,遇到难题依旧爱找杨洪支招。
对于老教师,杨洪会在年级里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杨洪今年又接手了一个年级,第一件事便是举行年级“敬老会”,邀请中青年教师感谢并学习老教师对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此外,杨洪还常常与老教师谈心,当他们的倾听者,缓解老教师的心理压力。在排课、安排年级日常工作时,杨洪会与中青年教师商量,多照顾老教师的身体情况。
关键词:精于治学
高冠华,我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至1944年间,高冠华在四川、重庆多地举办画展,不到30岁的他在画界初露锋芒。期间,他在重庆十一中前身精益中学任教,在美术教育上同样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此后,高冠华在多所高校任教,被聘为中国画研究院终身导师。
应刚:语文当给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参考
6年时间,6个作文题材,100篇优秀作文,对此,应刚依旧不满足:“还需要不断优化,只能说是在路上。” 2010年,重庆启动新课改,高中语文使用新教材。应刚觉得这是个好的契机,将此前已经酝酿几年的想法付诸实践——把高中教材里的课文系统化成3大板块的6个作文题材。
3大板块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6个题材包含自然、政治、战争、文人、文艺、爱情。
应刚希望通过深挖教材,以学生学过的内容作为起点,从人的角度来看待以上6个题材,形成自己独有的思考,与此同时也是对高考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作题材的熟练。
然而在操作过程中,设想并非一帆风顺。
教材中涉及政治、战争的课文不少,但学生们对二者的认知非常有限,难以形成较为深刻的见解,写作时同样有困难。应刚分析认为是学生接触的素材太少,导致感性认识不足,而无法归纳总结。
于是,他收集了包含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在内的大量素材,利用课堂时间放映和分析《集结号》,让学生假期阅读《战争与和平》、《战马》,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然后再专题练习、写作、赏析优秀作品。
这样一番训练下来,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应刚也不急于全盘抛出他所想传递的内容,而是克制自己,等待时机成熟,等待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政治、历史科目的深入学习,再择机重新来过。
他说,语文学习就是这样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急不来,得等。
这样的延伸与回归,给应刚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他却兴致盎然。6年下来,他为每个题材梳理了重点篇目,对于素材少的题材他会课外补充,并收集保存了大量学生优秀作品。
最令他欣慰的是每届高中下来,同学们反馈学语文是快乐的也是受益的。
应刚的执着与精益求精,让年仅34岁的他评上了重庆市级骨干教师,一份名副其实的褒奖。
杨万华:教师的生命如历史一般,是流动的
关键词:博古通今
何剑熏,在重庆十一中前身精益中学任教。在渝期间,他与王岳雨、康玖琼出版了《时代文学》刊物,利用业余时间写了大量作品发表在大后方的刊物上。何剑熏是研究中国文学史和楚辞的专家,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著有《音学》、《中国文学史》、《楚辞拾沉》、《剑熏诗集》等作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指的是椅子;古代人席地而坐是因为他们穿的裤子没有裤裆;为何叙述男子对女性的崇拜倾倒要用“拜倒在石榴裙下”,原来古代妇女着裙都喜欢石榴染成的红色……
杨万华的历史课总是丰富而有趣,让同学们津津乐道。学校不少老师也慕名而来听课,一听便欲罢不能,不舍得落下一节课,“杨老师很博学,听他的课总会有意外收获。”
选择历史专业以来,杨万华就认识到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此,他开始涉猎文学、政治、哲学、医学,并实时追踪史学研究动态,阅读非历史学家关于历史的著述,带领着同学们用多元视角看待历史。
杨万华说历史是流动的,并非只是教科书上局限的那个点,而应该是一个个长镜头,有前因后果,有其背景。教师的生命也应该是流动的,不断充实以最大限度地追溯历史的本原,而非固守教材。
其后在历史教学中,杨万华对中国历代饮食很感兴趣,进行了专项研究,并开设了《中国历代饮食文化》选修课。他将研究分为原材料、烹饪方法、饮食礼仪、饮食活动四个部分,自费购买了20本大部头的书籍,已编撰了7万余字的教案。
面的范围、馒头的由来、酒令的形式等饮食文化被添加进课堂后,同学们把历史课评价为“吃货课”,个个馋涎欲滴。
关键词:家国情怀
家园与天下,我们如何守望?
孟子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指明方向。范仲淹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中国近代,一大批文人化笔为剑,为国家大义、民族存亡振臂高呼。在重庆十一中的名师中,以笔杆子战斗的作家薛汕便是其中之一。
刘志荣:为呵护学生独立人格 他给科任老师做工作
“刘老师,恭喜你哦,你们班考得很好!”
从教33年,每届高考完,刘志荣都会收到诸多祝贺。如潮的掌声背后,刘志荣却有自己的隐忧。
“这么多年来,就怕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更怕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思考,变得人云亦云。”刘志荣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就是拥有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意志。
世界那么大,作为一名老师,如何能以一己之力改变现状?
刘志荣说,我们在脚踏实地干活时,也需要仰望星空,就像范仲淹那样“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每个人,只要在各自岗位上,心系国家和社会,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样在改变这个世界。
面对在互联网时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被信息所淹没,被父母所宠溺,往往缺乏自我,不善独立。刘志荣决意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无为而治,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在他的班上,没有严格的班规守则,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自主学习、自由生长。
2016年高考,刘志荣带的文科班3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1名学生考上北京大学。考上北京大学的王麟是名很有主见的学生,不愿浪费半点时间在他自认为已掌握的知识上。上课时,王麟都是选择性地听和记笔记,课后作业也是选择性地做,交上去的作业常常有大片的空白。
科任老师将王麟的行为反应到班主任刘志荣那里。令人诧异的是,刘志荣非但没有找王麟做思想工作,而是苦口婆心地劝科任老师主动适应王麟的学习节奏。在刘志荣的“维护”下,王麟两年半来都是“任意妄为”,最终以裸分考上北京大学。
实则,刘志荣的“无为”是对学生自制、自理、自省、自主的“有为”,以培养、尊重、呵护学生的独立人格。
“一个人只有独立精神还不够,还需要约束和自制力”,刘志荣敏锐地看到法治精神的重要性。2014年,刘志荣作为重庆市南岸区高完中唯一代表,加入南岸区“周俐莎法制教育工作室”,从而走出十一中,走进其他学校,为更多学生服务。
他和同仁积极向区内学校推进法制优质课、法制教育进校园、法制教育课题立项等工作,争取以个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微薄之力,让法治精神在学生内心生根发芽,待到成年时能做一名尊法守法懂法用法的中国公民。
CCTV于2012年推出大型纪录片《先生》,讲述了民国十大先生风骨,其介绍语写道:“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
确实,“在波澜壮阔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
重庆十一中的前身私立精益中学和私立文德女子中学先后创建于1912年、1914年,在民国时期,同样担当起了教育的重责。尤其是陪都时期,它的存在,接纳了众多的民国先生,让他们的教育理想得以不灭,让他们的谆谆教诲得以继续,也由此吸纳、保有了民国先生的风骨。
其后很长一段历史,“先生”是落魄的,然而重庆十一中始终小心翼翼地呵护并继承着这份难能可贵的风骨。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及至改革开放后,先生风骨迎来春风,在新时代中砥砺着重庆十一中勇往直前:“创重”成功,1992年以来连续十年上了十个台阶,高考升学率在同级同类省市级重点中学中高居榜首。
如今,藉先生风骨,重庆十一中已长成为一位“谦谦君子”,玉树临风。
关键词:革故鼎新
王琦,精益中学时期在重庆十一中任教,当时正值鲁迅先生提倡新兴木刻运动,他作为该运动的参与者与亲历者,以木刻为武器唤起了广大热血青年投身革命的热情,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近年来王琦又致力于水墨画的创作,以新颖独特的表现手法形成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革故鼎新贯穿他的一生,也时刻激励着重庆十一中的教师们。
高波:互联网+教学,保证英语学习的新鲜度
一篇英语作文修改200多次,对任何一位英语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可是,高波借助互联网+轻松实现了。
以前,高波也对修改英文作文很无力,布置一次作文,手工修改得两天,还不一定能改到位。
怎么破?高波想到了互联网。
在网上搜索和实践后,2014年,高波找到了心仪的网站:一款基于云计算的英语作文自动批改在线服务,通过计算学生作文和标准语料库之间的距离,即时生成学生作文的得分和语言及内容分析结果。
学生不用再等待两天才看到修改意见,在线服务的及时反馈和标准语料库,让学生第一时间认识到错误并学习准确表达,学生的英语写作提升很快。高波所带的班级英语写作在年级一直名列前茅。
尝到互联网促进教学的甜头后,高波的心中兴起了波澜,如何真正利用互联网实现英语听说读写全方位的立体化教学?
继作文批改后,他又寻觅到一款背单词APP。这款APP能提供每个单词的语音、短语、例句,将枯燥的背单词变成场景化的英语学习,大大提升学生背单词的效率。
此外,高波还利用互联网下载原版VOA、BBC听力资料,《CHINA DAILY》、《21st Century》、《The Economist》等著名英文报刊,并开设了《英文报刊选读》选修课,为学生们提供第一手、最前沿、最流行的英语听读资料,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
“英语的语言属性决定其是实时更新的,教材上正统、古板的表达太过局限,我希望借助互联网+保持英语的新鲜度,让英语学习变得有活力。”高波说。
关键词:特立独行
音乐家赵沨与李凌,曾一同在重庆十一中前身精益中学任教,他们是独特的一对伙伴。两人1939年在重庆创建新音乐社,任《新音乐月刊》主编,又于1947年创办中华音乐院。1983年后,长期从事专业音乐教育的赵沨转而投身于国民音乐教育事业,为国民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非凡贡献。特立独行如他们,成就了我国音乐史上华丽的一章。
罗翔:“桃花林”的“数百步”有多远 教室里走走看
开学后的第一周,罗翔并未按照教材顺序讲课,而是挑选了第五单元的《桃花源记》,“学文言文能让学生更快收心”。
教室里的情形却让人费解:同学们都在来回地走动。原来罗翔讲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时,学生不能理解桃花林有多远,于是罗翔让同学们都走一走感受一下。
行走中,有的女生步伐比男生还大,罗翔又开起了玩笑:“你以后怕是要嫁不出去,在古代,男人都喜欢三寸金莲的摇曳多姿。”逗得学生们哈哈大笑。
一堂课就在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溜走了,临到下课,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课堂兴奋点多,时时抓住学生注意力,是罗翔对自我的基本要求。为此,她备课时会准备大量的活动、链接、素材等,也会根据课堂的生成临时起意。
而这往往令她的课堂进度偏慢。
大多老师两节课就能讲完《桃花源记》,罗翔却不按常理出牌,加入大量作者的事迹、作品,东晋时期的背景等,辅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于是,进度就被拖到了三到四节课。
罗翔对此并不在意,她希望学生能学透,从一篇课文打开一扇窗,看到其背后的波澜壮阔。她希望学生能经由语文爱上博大精深的文学。
当然这份希望需要大量的付出。罗翔的备课方式很独到,一篇课文要备4遍。第一遍是利用寒暑假将下一学期的课通读,以一个读者的直觉来找教学的切入点;第二遍才是利用参考书,听师傅讲课,以充实备课内容;上课前的周末进行第三遍备课;上课前晚再备一遍。4遍下来,她便能在课堂上“脱稿”,各种素材随手拈来。
她课堂的洒落与高含量,曾被课文《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作者赵丽宏评价为“你把课上活了,让停在树上的鸟飞起来了,而不是被解剖了” 。
关键词:艰苦卓绝
在抗战的非常时期,重庆十一中前身私立精益中学和私立文德女子中学一直没有中断过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勤勉求学,在教育工作和竞赛中,学校行政与学生成绩位列甲等,屡获礼赞。这份艰苦卓绝成就了重庆十一中的过往,也激励着十一中人不断砥砺前行。
向月:人心难改却执着而为
艰苦岁月里,教学难在资源有限、条件恶劣,能进入学校的学生都是求知若渴。而如今丰衣足食的年代,学生面临的诱惑太多,对知识的渴望不再那么强烈。因此,现在的难,难在人心的改变。
对此,向月深有体会。2012年研究生毕业来到重庆十一中任教,正值重庆市新课改启动期。面对学校提倡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学生此前被宠得缺乏自主能力的现实,向月有些不知所措。
初一,凭借着多做游戏的“诱惑”和学生刚升入中学的新鲜劲,英语教学还算能顺利开展。然而,升入初二后,英语学习的难度加大,学生也进入到青春叛逆期,厌学情绪滋生,向月明显感到教学变得越来越难把握。
其中有位体育特长生汪敏(化名)最让向月头痛,她不爱交作业、不上自习课,对英语完全不上心。向月多次与汪敏谈话,她依旧我行我素。
向月转而求助她的妈妈,监督汪敏在家学习英语、完成英语作业。同时,在课堂上,向月不断肯定汪敏的进步,抽她回答简单的问题。
一天过去了,汪敏的表现依然自我。一周过去了,她的行为还是没有期待的改变。向月深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内心想法需要时间,需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
在向老师的坚持下,一个月过后,汪敏的行为终于有了起色。一学期下来,她的期末考试拿到了A,拾起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面对班上更多的学生,向月在教学的“备学生”阶段采取了“午间咖啡时光”的措施,由学生自荐到办公室边喝咖啡边聊天,同学们都抢着要与向月喝咖啡。在天南海北的聊天中,向月倾听着学生的心理和爱好,备课时就依此设计教学。
与此同时,向月四年来一直坚持听师傅的课,一来是学习师傅的教学,二来也是在听课中观察学生,进一步“备好学生”。
向月多年来的执着而为已能大体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未来,她还打算在心理学科上涉猎更多,让自己和课堂更快更好地走进学生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