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发展中昂首前行的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核心提示: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建校104年,在校学生超6500人,现已发展为一校四部的教育集团,百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家、院士、外交家、经济学家、教育家等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名列重庆市前茅,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中国高中教育50强中学、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北京大学基教中心“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德育先进集体、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如今,这所坐落在南山下、长江边的百年老校经过一个世纪的办学积淀,在顺应着时代发展需要中阔步前进,以幸福教育体系为引领,立足核心素养,朝着“培养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的育人目标继续努力着……
培养核心素养 关注终身发展
让学生获得终身幸福生活的能力
“教育的追求在于让学生获得终身幸福生活的能力。”学生获得终身幸福生活能力的强弱即反映出核心素养程度的高低。核心素养包含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素养。其中,人文素养指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科学素养指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创新素养指学生学会学习(继承)、主动适应(变通)的素养;人文、科学素养是创新素养的基础,创新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如何进一步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和创新发展?重庆十一中认为首先应该立足核心素养,厘清育人目标。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发展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适应、促进并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核心素养,这是学校教育首先需要达成的共识。
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入点在哪里?抓手在哪里?为了将核心素养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十一中重新规划了课程体系,积极地推进课程实施。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为此,学校在专家指导下对学校的校情、学情开展了SWOT分析,在总结学校多年课程改革实践、整理过去积累课程资源、反思过去开发的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经过全方位论证,重新规划了学校课程体系,完善了课程结构。学校从课程结构的角度梳理出基础、拓展、精英三级课程,课程门类超过100项。三级课程均涵盖了对学生三大素养即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培养,彰显了学校“自主管理、自主育人”的“主体教育”办学特色,体现了学校的幸福教育体系——让教师乐教、善教,教得有效;让学生乐学、善学,学得愉快;质量优异、师生满意、人民满意,为实现育人目标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百年来,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的校训“博文修德、精益求精”被千千万万学子所熟记。而今,百年校训在顺应时代的发展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现代解读。“博文”是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修德”则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益求精”的最终追求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为此,学校提出了“培养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的育人新目标。学校坚持以课程建设为引领,以课程实施为载体,以“课程改进、教学跟进”为策略,以“大阅读”特色课程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让学生在和谐的旋律中幸福成长。
力争当前能考好 立足未来可持续
让学生成绩优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
作为全市乃至全国的知名学校,近年来,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的升学成绩让人信心十足,倍感兴奋。翻阅2010年至2015年各校高考、中考情况,不难发现,在诸多学校的激烈竞争中,重庆十一中不仅保持全区第一、全市前茅,更满怀豪情地朝着更高目标奋进。
从2010年重庆十一中中考上线率87.9% 名列南岸区第一名,到2015年总分平均分、优生率、联招上线率三项指标均名列全区第一,十一中在教学质量上的突飞猛进显而易见。不仅如此,多年来全区中考高分榜上,十一中的优秀学子们总是拔得区内头筹,在榜单上占据半壁江山。
近些年,学校为清华、北大输送了60余名优秀学子,48名飞行员。2009年高考重庆市文科第一名在十一中诞生,2011年高考重庆市理科第一名再次在这片学习的热土上产生。2015年高考600分以上527人,裸分上重本859人(含加分、体艺等上重本总人数926人),重本上线率名列重庆市第四位。此外,走出大陆、走出国门,走进世界大学50强,对于生源质量并不突出的重庆十一中来说,这些梦想都已实现。据统计,近五年,学校已输送近40人就读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法国雷恩一大等世界知名大学。
面对重庆十一中的这些令学校、学子、家长骄傲的成绩,值得肯定的是学校对于适应考试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利用自身作为“北大基教中心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这一平台,聘请了北大基教中心和北京四中、北大附中等教学一线的专家作为指导顾问,通过校本自主研修、请进来、送出去等途径,努力做到深度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潜能,解决好学生“我要学”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思辨内化”教导学生把书由厚变薄、构建模型、类比、综合、迁移和举一反三等有效学法,帮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思辨内化,提升能力,解决好学生“我会学”的问题。短暂的激情不能解决学习中繁复的问题,学习的过程需要坚持,需要学生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付出与坚守,作为重庆十一中的老师,他们更懂得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们足够的关爱、陪伴与疏导。
丰富集体生活 雄厚师资力量
让学生体验高性价比教育教学
作为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重庆十一中在为学生发展的硬件与软件的打造上不遗余力。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一流的教学设施与环境是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校内在职450名教职工,研究员2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96人、重庆市名师1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3人、重庆市骨干教师12人、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72人,硕士研究生9人、硕士课程研修班结业75人,100%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作为学校教育的动力资源,建设一个具有良好人文素养、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学校通过岗前启发式研训让青年教师有着自我规划,定好基点,再通过引领式研训让青年教师与资深或骨干教师结对互助练就自己的教学风格。
同时,学校把对外交流作为突破口,让老师们在自主研修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机会与区域内兄弟学校交流,到已使用和将使用全国卷且教学质量高的北京四中、云南师大附中、成都七中、清华附中等名校去学习,让老师们开阔视野,学习好的做法,把握全国高考的本质和方向,与先进地区的同行、同业界大师对话。
老师们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标,“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策略,“使用好导学案”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思辨内化的习惯和能力”为重点,兢兢业业地推进基础课程实施,秉承“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最大程度发展”的课程设置理念,毫无保留地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备好每一堂课。
作为综合实力强、百姓心中性价比较高的中学,重庆十一中健全的管理制度也是可圈可点。学校提出并践行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幸福教育体系”,实行“高占位决策、低重心运行”,强化“年级工作目标任务制度”,与年级签订全面的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管理制度。
课改提高质量 升学增多渠道
让学生在创新培养中冲刺名校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为了进一步引领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和创新发展,重庆十一中用了整整五年时间深化课程改革,从课堂到课程再到教育哲学,从学生到老师再到领导,全校上下经历了一场深度变革。“在重庆十一中,我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思想力、建构力以及行动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亦菲如此评价。
2010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重庆市掀起。重庆十一中围绕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和创新发展,以课程领导力建设为契机,以“大阅读”特色课程作为改革突破口,从课堂入手,开展5轮高效课堂展示课,开设校本课程,制定研究性学习手册,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始了。
2010年,重庆十一中倡导推进图书馆阅读课。经过学校语文老师的长期集体努力,2013年,学校将大阅读推向纵深发展,通过阅读课质量的考核、假期素质作业常态化及阅读素养社团的组建,激活了学生阅读常态。
语文老师们的自觉、主动与激情感染了全校老师,大阅读被推向每个学科。编写主题阅读册、大阅读活动周、大阅读特色课程……2015年,大阅读成为重庆十一中最具特色的名片。
近年来,学生进入高校的途径不断变化、不断拓宽,重庆十一中在变化中也采取了多项措施,多途径培养优秀学子。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建立合作办学,聘请北大附中、北师大附中、北京四中名师到校讲课,注重高素质艺术生的培养,鼓励学业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通过北大博雅人才培养计划、清华领军人才选拔计划等招生通道冲刺名校。
而最让重庆学子们感到兴奋的是,中国海军司令部将全国第三个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海军战略人才的“海军航空实验班”建在了重庆十一中。该实验班生源从全市每年新入校的高一学生中选拔,每班招收50人左右,实验班的优秀学生也将会享受“清北”与海飞学院的双学籍。
记者手记
在阳光的午后,走在偌大的校园里,感受着从操场上、教室中荡漾出的阵阵青春气氛,深感在这样的校园里成长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美好。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配置一流的教学设施,令人放心的师资力量,稳定增长的升学率,多样化的名校输出途径,重庆十一中与全区乃至全市众多的中学相比,所体现出的综合实力值得每位学生选择在这里进行人生最重要阶段的人格培养和学习教育,让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与培育。
无论是百年传承的校训“博文修德,精益求精”,还是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幸福教育体系,亦或“悟道惟精,博学厚生”的教风,相信在重庆十一中的经典与先进相融合的教学教育指导下,学生变化的不只是分数,更是生命价值的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