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德、精益两校教育管理的三个特点
(一)、入学过“三关”
文德女中和精益中学,当时被称为“贵族学校”,尤以文德女中显著。入学报名在填写报名单时,除家长姓名、职务外,必须填明“经济状况”,每月收入若干,以及有无佣人等,同时必须过三关,一笔试关,二面试关,三学费关。因为考生成绩不好,将来参加统考不及格,影响学校声誉;体格不健美,容貌不佳,不能给学校增添光彩。特别是学费收得很高,抗日战争时期,每生每期要缴纳学费三十几个银元,折合大米九百市斤;四十年代后期,要缴纳上熟米八百市斤。如此庞大的数目,在当时难于糊口的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的子女想要读书,只好望校兴叹。
(二)、学校管理有“两严”
一是对学生思想生活行动管理严。学生星期日下午到校,直至星期六下午放归宿假。在这段时期内一律不准出校门,否则就是违反校规,轻则受到记过处分,重则被开除学籍。女学生不准与男朋友通信,外来信件必须经过训育员检查,凡有谈恋爱和谈政治时事问题的,一律扣留,还要受到训斥或处分。如果学生不听从教训或违犯校规,不便公开开除的,就有可能在期末通知书上批注一句“道德不良”、“思想不纯”、“下期毋庸来校”,给予“默退”。
文德女中学生的装束,一律着天蓝色旗袍,胸前有“文德女中”四字和学号,脚穿白色袜子,黑布鞋。上学时必须缴运动服一套,白色运动鞋一双。头发必须剪断,离耳根五分的距离,还要用尺子量准确,否则由训育员强行剪去。
二是教学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严格,注重学习成绩。学生成绩重在考试,有随堂考试、周考、月考、半期考、期末考。凡有两门主科(国文、数学、英语)不及格或其他有三科考试不及格者,则留级;操行不及格者,勒令退学。由此,到毕业时学生只留下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参加统考,能获得较好成绩,在文德女中名列前茅者,学校给予奖励,如免缴部分或全部学费,或发学习用书、用具等,以资勉励学生勤奋学习,为学校争光。对成绩优异者,还保送进入华西大学,并供给学费,还可以资助出国留学。为此,多数学生都能专心致志学习。
这两所学校在民主革命时期,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如红四军军长王良、红岩英烈杨汉秀、杨奚勤、陈丹墀、张力修、潘鸿志,脱险志士毛晓初、郑业瑞,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先后任驻荷兰、丹麦大使,她就是一九二九年在文德女中读书的优秀学生)、中科院院士卢佩章、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许玉田、著名诗人沙鸥等,以及其他在各条战线上卓有成就者尚多。
(三)灌输宗教思想,进行传教活动
精益与文德办学都带有宗教色彩,文德又浓于精益。从校长、主任到财务人员等一般都是基督教徒。在教师中凡是华西大学毕业的都集中住一幢较好的楼房,名曰“华西楼”,其他大学毕业的则散居在校内一般住宅。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礼拜活动”,集中在礼堂做祷告,听讲《创世纪》,读《圣经》、唱《圣赞歌》、《赞美诗》,朗诵《基督教箴言》……平时,饭前要唱《谢饭歌》,星期三晚上要做“晚祷会”。如果学生不参加,教导处就要记“缺席”,除受教训外,轻则“禁假”(星期六下午不放归宿假);重则“默退”。参加活动的学生,除个别的接受洗礼,成为教友外,大多数是怕“禁假”而被迫参加。